您现在阅读的是
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大明生活日常》80-90(第7/15页)
的二表哥。
当时关宁业不在京城,听说是锦衣卫有什么公务出京去了。这次见到了,才明白为何当时关如璋只要一提到自己这个二儿子就没个好气。
关宁业长得标致,或许是近年来一直习武,身板子要比裴元更壮实些。猿背蜂腰眉目俊朗,平日进出又都穿着锦衣卫才着的曳撒麒麟服,着实是个俊俏儿郎。
但他说话未免太气人了些,明知道要过年了,明知道老太太舍不得孙子,还非要拿这事来戳关如璋的肺管子,这不是找挨骂是什么。
“好好一个人,非要入什么锦衣卫。咱们关家的门风都叫你个孽障带累了,严学士当年待你如子侄,你倒好,一言不发就弃了科举,人家把你关在门外怎么了,你还不服气了!”
“我没不服啊,人家不让我进,我不就老实在外头等着了,等到天黑才回来难道还不成,非得我跪着求人家让我进门,那样就好看了?!”
越是知道不该吵,父子两个就越是争执得厉害。好在裴元也算见过世面的人,以前在府学的时候自己为了文章跟章世铮吵得天翻地覆的时候也不是没有。
他看得出来关宁业和关如璋这父子两个之间虽吵得凶,但绝不可能闹翻。
他也如同坐在一旁看戏的关如琅一样,就这么稳稳当当的看着他们吵。
等两人吵完了,又续上之前说到一半的事情,商量过年前裴元到底先去哪位大人府上拜见才好,仿佛之前的争吵从未有过。
前院书房里男人们凑在一堆,好不好说的都是前程。后院颐寿堂中女人们聚在一起,说的都是男人和家中事务。
屋里除了冯氏和杨氏这两个长辈,还有冯氏的两个儿媳妇。
大奶奶金氏是个气质极好容貌平平的女子,看上去有个三十大几的岁数,身边还坐着个十来岁的姑娘,张口唤她做母亲。
二奶奶小冯氏五官明艳大气,动作之间颇有一番风流韵态。来之前裴元就跟谢九九说过,这个小冯氏是冯氏的侄女,也是岭南冯家嫡出的姑娘。
当年冯氏嫁给关如璋,是两家各有倚仗各取所需。后来小冯氏嫁给关宁业,则是冯家以当年在岭南助关家站稳脚跟的恩,跟关家联姻成了更加亲近的姻亲。
冯氏带着两个媳妇和孙女坐在对面,自己这一边坐在关令仪另一侧的则是杨氏,和一个长得虎头虎脑七八岁上下的小男孩儿。
谢九九记得他,那年关如琅去容县,喝醉了酒拉着关令仪嘀咕家里的事,说得最多的就是当时刚启蒙一年就气走了好几个先生的儿子:关继业。
关如琅这几年一直在詹事府当官,翰林院侍讲的官职虽还兼着,但被圣上宣召进宫的时候已经不多了,更多的时候还是在东宫给太子讲学。
太子五年前出阁参与政事,关如琅与其说是给太子讲学,倒不如说做的是太子的参谋。
不过如今圣上正当壮年,即便太子的东宫稳如泰山,底下的文武百官也暂时起不了不该起的心思。
这么一来关如琅这几年的心思起码有一大半都放在小儿子身上,顽劣不堪把老师气走了是不是?那就关大人自己上。
书背不下来就读,十遍不成就读一百遍,一百遍还不行就二百、三百,总之背会了为止。字写得不好也是同样的法子,总之只要关继业书读得不好,他这个当爹的就跟他死磕。
从小就聪慧过人的关大人觉得这世上不可能有真的读书不开窍的人,没开窍肯定是因为没用心,为了儿子读书的事,杨氏这个想来温言细语的二奶奶,都不知道跟关如琅吵过多少回了。
今天关继业本来还得读书,压根没时间过来。还是老太太亲自发话,让身边的嬷嬷亲自去前院书房才把人接了来。
论辈分谢九九算是他的表嫂,论年纪关继业也就比阿满大四岁。或许是真的不用读书就高兴得不得了,关继业见庞氏把阿满搂过去亲近,他也笑嘻嘻的凑过去,直围着阿满打转。
“我娘说表哥表嫂是从南边一路过来的,你这么小小一团,难道也是跟着我表哥表嫂千里迢迢才到京城的?”
“是啊,我们先坐船,又上了岸,之后又坐船又坐马车,坐到我都穿袄子了才到这里。”
阿满说不清自己走了多远的路,她只记得自己坐船又坐马车的,“京城跟我家不一样,我家冬天没这么冷也不会下这么大的雪,你们这里太冷了,不好玩儿。”
“可、可……”关继业没想到阿满会这么说,一下子就着急了,“可下雪也好玩儿的,可以堆雪人打雪仗,这几天我两个侄儿病了,不敢让他们出门,等他们病好了,我们带你出去滑冰。”
关继业读书虽不行,说起玩儿来那可是一套一套的。他外祖杨家祖上是侯爵,虽传到杨氏父亲这一辈儿爵位到头了,但府里的大小还保留着世家底蕴。
每次关如琅压着儿子读书读得太狠了,杨氏就差人去娘家,让娘家母亲派人来把儿子接走,去外祖家松快几日。
但外祖家再好,也不如自己家好。都要过年了,关继业不想去外祖家里更不想读书,最好的法子还是哄着阿满这个新来的外甥。
她刚到京城,要是她说想玩儿,自己这个当小舅舅的难道不陪着?这不就能名正言顺不读书了!
关继业只是读书一道不太行,别的方面机灵得很。可惜他这点小机灵别说一屋子大人,就是阿满都发现了。
连连摇头;“我家里也有个舅舅,他也读书。他读书都要读到过年前两天才休息,你这个舅舅怎么一说就是带我去玩儿,我不用你带我玩儿,我家里有人陪我呢。”
阿满从记事起,就被隔三差五抱到云客来去。见的人多了,说话就也像个小大人。她这会儿牵着关继业的一只手,说的话却叫人涨红了脸。
偏阿满说完又冲他笑,随手拿过一块玫瑰糕问他这糕子味道这么好,是拿什么做的。弄得臊红了脸的关继业生气都生不起来,还转身把装点心的攒盒捧过来,一样一样跟阿满说。
“这孩子聪慧,咱们家这么多孩子数她最聪明。元哥儿媳妇,这么聪明的姑娘可不能耽误了,在家的时候你和元哥儿可曾给她找先生启蒙
了?”
“回老太太的话,还不曾呢。之前商量过,可一想先生请回来没多久就得来京城,就干脆再等等。”
谢家办了个私塾,时间长了就知道请先生也得掐着时间。谁家的西席都是年初就请回去,没什么大问题一请便是一年。这一年谢家和自己多少事,请了先生正经上课的时候也不多。
“县城里要找个能放心的女先生是不容易,好在一家子如今都团聚了,等过完年再慢慢寻摸。这事到时候交给你大嫂子去办,她认识的人多。”
“劳烦老太太费心了。”
谢九九起身给庞氏道了个万福,又转过身冲冯氏福了福身子,却没明说这事需不需要冯氏和关家来办。
亲戚嘛,人情之间有来有往便是亲戚,但要是家里什么事这老太太都要插一手,那就有些不大好办了。
人老成精,庞氏都七十多的人了,如何看不出来谢九九对自己是尽量尊着却算不上亲近。她也不多计较这些,只说府里已经把颐寿堂后头的停云斋收拾出来,今晚上说什么都要留下。
晚间的酒席摆在颐寿堂里,一直等到要开席的时候裴元才跟着两个舅舅往后面来。
庞氏见到裴元可比见到谢九九和阿满要激动多了,难为裴元这么瘦瘦高高的人,被老太太拉着坐到身旁,心肝肉的揉搓了好一通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鱼骨小说,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