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大明生活日常》80-90(第6/15页)
是比一般侍郎府更高上许多。
进了门,先是一道大仪门,过了仪门便是个不大的花园子,花园两侧又各自有东西两个跨院,这都算前院的范畴,东院是关如璋的前书房,西院是关如琅的前书房。
知道裴元今日要来,关如璋和关如琅都没出门,关如璋书房的仆人等在门房把裴元带去书房,内院的婆子着带着一顶小轿等在府里,说是来接谢九九去后头颐寿堂见老太太。
谢家从谢九九出生起,就从来没有过这么大的规矩。坐在小轿上跟着来接人的妈妈和丫鬟往后院走,过了花园子光是垂花门就穿过两张,才到了庞氏现下住的颐寿堂门口。
颐寿堂,也是关家西路院第三进大院子。垂花门里又有两个守门的婆子,看着膀阔腰圆的,着实是能守得住门户的样子。
怪不得话本子里都说大户人家入了二门内院,到了年纪的仆从连男的都不能留,只有丫鬟婆子和十三四岁的小小子们可以留在内院跑腿干活儿。
要是府里面都是这样的妈妈们守门,确实是用不着男人。轿子停在垂花门外,再往里就得谢九九自己走了,毕竟总不能把轿子一路抬到庞氏屋子门口去。
从入府到这会儿,其实也就一刻钟左右的功夫,便是自己抱着阿满走过来也谈不上累。
倒是坐在这轿子里一上一下的,还得丫鬟扶进扶出,搞得好大一个排场架势,也不知道是拿来唬别人还是唬自己的。
这话谢九九不过在心里打了个滚,半点异样都没露出来。
倒是阿满真成了个小乡巴佬,从轿子里下来进过了垂花门,沿着抄手游廊往颐寿堂正堂走,她牵着她娘的手,嘴里的哇声就没停过。
“娘,这院子真大啊,比家里大多了。”
阿满说的家是容县的谢家,因为不管是后来一家三口搬去的新宅,还是到了京城刚安顿好的宅子,阿满都还觉得陌生。
她不闹是因为爹娘和她春姨都在,但其实隔三差五她还是会问,咱们什么时候回家去。
“是啊,看那木芙蓉和山茶花开得多好,以后咱们在家里也种上些花可好。”
到底年纪小,谢九九不好让所有人都跟着阿满那小步子慢慢走,干脆把人抱起来给她指向廊下和院子里的花。
木芙蓉和山茶都还算耐寒,但眼下已经进了腊月,这些花儿要想成片成片的开花,就必须有暖房才行。这一看就是府里有专门打理花木的人奴仆和花房,要不然这花长不了这么好。
“不要花,养狗儿吧,咱们现在住的地方没有狗子也没有猫猫,不好。”
“行,那就养两条狗,两只猫儿,等过完年娘就带你去找狗。”
阿满长得壮实又可爱,趴在娘亲肩头看什么都稀罕看什么都觉得好,跟谢九九说话稚气中又带着点儿一本正经,活像个小大人。
看得一旁的丫鬟和婆子都觉得有意思,其中一个穿着打扮一看就是个管事的妇人,更是走一路夸了一路,夸得阿满都脸红了,肉嘟嘟的小手捧着自己的脸蛋儿直摇头。
“表少奶奶可来了,老太太和姑小姐都盼了一上午了,问了我们好些遍,这不奴婢刚躲出来,就正好碰上奶奶和满姑娘到了。”
一行人走到颐寿堂门口,已经有丫鬟从屋里出来给谢九九请安,出来的丫鬟穿着一身藕荷色的交领短袄配褐色百褶裙。
发髻上只有一根纯银无纹的簪子,鬓边带了一朵红色绒花,称得上点睛之笔。
米粒大的耳环十分素净,总之浑身上下并不见多么招摇的打扮,但站在那儿让人一看就能看出来十分规矩稳重。
看得谢九九心里忍不住感叹了一句,怪不得人要往高处走呢,这关家的丫鬟真就比多少普通人家的姑娘还要大方得体。
腊月的京城已经很冷了,颐寿堂里却暖和得连斗篷大氅都穿不住。脱下来的斗篷有丫鬟不知道拿哪儿去了,谢九九牵着阿满绕过各处里外的屏风,这才终于见着了关家的老太太庞氏。
庞氏去年刚过了七十大寿,裴元和谢九九还专门托人送了礼物来京城。这会儿看着坐在罗汉榻上的庞氏,谢九九并不觉得多么陌生,反而借着请安的时候,还仔细打量了一番。
人生七十古来稀,过了七十岁的老太太满头银发,脸上的皱纹也很深。要是没有这般雍容华贵的打扮,跟容县那颗大树下的老太太,也差不了多少。
这样的念头不过一瞬,谢九九进府前的那点儿紧张就散尽了。
领着阿满给庞氏这个老太太磕头请安过后,谢九九又被庞氏身边的老妈妈领着认了一通人,收了好些镯子玉佩做见面礼,才算周全了礼节。
这样的场合,最会说最能热闹的一贯是冯氏,先是拉着谢九九夸了一通,紧跟着又把阿满给抱了过去。
一向能说会道的谢大娘子这会儿在冯氏跟前竟是有些插不上话,只能挨着关令仪坐下来,看向自己的婆母关令仪,冲她笑得殷勤得近乎谄媚。
“别怕,知道你肯定不习惯。”关令仪也不跟她来虚的,腾出一只手在她手背上拍了拍,“等住上几天,熟悉了也就习惯了。”
第85章 第85章亲戚往来
“过几日便
是腊八,等过了腊八各处衙门就该陆陆续续休息了。
这几年你寄过来的文章你小舅舅都留着,编辑成了文集,等得了空让他带着你去拜见翰林院的严学士和吴大人。”
在关如璋的设想里,不管明年春闱裴元考得如何,只要得中进士就必定要入翰林院。先在翰林院里待上三年,之后家里会尽全力让他留在京城为官。
“你跟你表兄不一样,他们出生没多久就跟着府里回了京城,没吃过亏不知道给老百姓当官到底有多难。朝廷历来又一直都有不历州县不拟台省的说法,故而放他去任上历练。”
而裴元从小就在容县长大,前几年又已经在县衙里帮着做了许多文书类的事情。不管是人情往来还是民生经济,他心里多少有个底儿,不是那等从小锦衣玉食不知民间疾苦的人。
他跟正经的关家少爷之间所缺的,就是个正经八百的好出身。
出身得靠履历来弥补,关如璋给外甥谋划的路子便是先入翰林院拜名师,最好是在翰林院把资历熬足,在圣上和东宫跟前都挂了号,再出去外任历练。
去的地方偏远一些也无妨,等攒够了资历到时候再回京城,那路子就宽敞了。
关如璋的安排绝对算得上用心,便是裴元一时间也挑不出个不好来。只有一旁的关宁业没忍住轻轻嗤笑了一声,随即又不说话了。
而另一边的关如琅一听要去严学士府上,当即就摇摇头,一副‘我才不去触这个霉头’的样子。
“严学士那边要去大哥你去,我不带着元哥儿去找不痛快。前些日子二郎带着冬至礼上门,人家连面都没见,何苦再让元哥儿去受这个气。”
“那是这个孽障不争气,如何又能怪严学士不见。当年若是他能好好在国子监读书,如今……”
“罢罢罢,好好的日子又说这个做什么。父亲若是要当着表弟的面数落我,干脆我今儿就回衙门里住,您眼不见我,我也跟着心不烦。”
书房里除了裴元和关如璋、关如琅,还有大房的老二,关如璋的二儿子关宁业也在。
他比裴元大六岁,过完年就正经是而立之年的人了。
那年裴元送关令仪回来只听说有关家有个不愿意正经考功名,反而半路出家去习武还入了锦衣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鱼骨小说,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