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骨小说 > 古代言情 > 大明生活日常

80-9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大明生活日常》80-90(第13/15页)

天真。

    锦衣卫成立这么多年,起初入

    锦衣卫的大多是校尉和军户,尤其是护卫皇帝的近身侍卫们,有很大一批被挑选出来入了锦衣卫。说白了,这些人就是圣人亲手挑出来的奴才。

    后来随着锦衣卫的势力和权力不断扩大,京城很多官员和世家开始把家中子弟想法子塞到锦衣卫里去,总比整日里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要强。

    所以关宁业选择不继续科举而是入锦衣卫,在关家人看来或许是大逆不道,其实在旁人眼里并不是那么不可容忍。

    尤其关宁业如今都已经是北镇抚司的副镇抚使了,在许多人眼里虽不可亲近,可演说一点艳羡都没有却也是假的。

    没见关家二爷这几年攒了多少家底,这可比科举取士从七八品的小官,半阶半阶的往上熬要强得多。

    只有关宁业像是偏要跟家里人和关如璋作对,明知道他最不喜欢什么就非要干什么。

    /:.

    每次回府,尤其是去关如璋的书房,不是麒麟服便是绛色飞鱼服,身侧悬挂绣春刀和锦衣卫特有的牙牌,好似生怕他爹忘了他是什么身份。

    但今日关宁业却罕见地换下锦衣卫的打扮,只着一件深青色绸缎道袍,内里搭着藕色长袍夹貂皮的袄子,腰间的绣春刀换成了丝绦荷包。

    束发于顶以素净白玉簪固定住,暖帽风领围在颈间,顶部着红珊瑚顶珠,打眼一瞧便是京城中的世家子弟,全然看不出这人还是锦衣卫的副镇抚使。

    今日一早关如璋派人把他找来时他就是这幅打扮,嘴上跟他爹犟着不愿去严府,其实早早地把可能会惹严学士不高兴的打扮都全给换了。

    裴元的打量和探究的心思很隐晦,但关宁业还是感觉到了。关宁业嘴硬着不肯说,表兄弟二人骑在马上一路往严学士府上去,也没有再提这一茬。

    同朝为官,品级和家世又相近,严府跟关家隔得不算远,不过小半个时辰的路就到了。

    骑在马上远远望去,这么大冷的天严府门口竟然还有好些学子等在门外,一看便知全都是来年要参加春闱的举子们,想要拿着文章诗词来叩翰林学士严大人的门。

    来不及感慨什么,关如璋从马车上一下来,就有门房上的管事快步迎出来,把三人从仪门迎进府里,一边走还一边看着关宁业直乐。

    “笑什么笑,上次就没让我进门,今儿再拦着爷试试。”

    “二爷跟奴说笑了,那天老爷真不在,不信您等会儿到了书房亲自问老爷去。”

    “去去去,少跟我这儿逗闷子,怎么今天尽是些哪壶不开提哪壶的主儿。”

    很显然,以前关宁业进出严府就跟回家没什么区别,就连严府的大小管事谁见了他都认识,张口便称二爷,那架势着实比关如璋和裴元要亲近多了。

    关家毕竟被流放过,近几十年虽起复但到底伤了家底子。而严学士府却是已然传了几代人,都在这京城屹立不倒。府里一步一景砖瓦草木,都藏着一股子气。

    裴元一路没多说话,只安安静静的走着看着,一路跟着往严府的前院书房去。

    而另一边跟着杨氏和关令仪一起到了杨府的谢九九,也再一次推翻了自己今天刚在颐寿堂的感慨,其实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杨家这一辈儿的家主是杨氏的父亲,家中世代承袭的侯爵到他父亲这里到了头。但杨氏的父亲杨大人是正经的进士入仕,再加上家族世代勋贵的背景,真是要显赫有显赫,要清贵有清贵。

    中了进士之后便入了翰林院,他这样的世家子从未想过出京为官,去任上再是当个一方父母官,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对他而言那也是吃苦受罪。

    吃不了那份苦,也没打算去地方盘剥老百姓捞钱的杨大人,就安心待在翰林院熬资历。等资历熬得差不多了,又在京城六部和各处衙门里转了一圈。

    眼下的官职为鸿胪寺卿,主要负责接待外国番邦和掌管朝会、祭祀、宴会、讲学、册封等庆典礼仪。身处这么个位置上,整个府里好热闹喜宴请一些,也就无可厚非了。

    杨府虽没了侯爵承袭,府里逾制的东西摆设也全都撤了,但家中做派和排场却依旧处处透着勋贵世家的尊贵。谢九九说不出来跟关家有什么不一样,但又处处都不同,让人更加添了几分小心。

    到了吃饭的时候,刚入席屁股还没坐热,就听见今日的主家提及要行酒令作诗。

    担任令官的是一个打扮得比寻常人家的小姐还要富贵些的大丫鬟,模样长得也好,身上的衣裳都是绸缎做的袄子,耳垂上的珍珠耳坠比自己以往在家中戴的还要莹润饱满。

    光是杨府一个大丫鬟,谢九九就没忍住细细打量暗自咋舌。怪不得金氏宁愿厚着脸皮去老太太那里磨,也要想法子跟着来。

    杨府的丫鬟都这等气派了,就更不要提今日来冰嬉吃酒的宾客们,光是谢九九不经意听到的,就已经有好几个国公和好几个侯爵伯爵府的夫人娘子们。

    关家身处其中,要不是有杨氏这个姑奶奶在,都一点儿都不打眼了。

    不过没等谢九九再仔细辨认今天来杨家的到底有哪些人,酒令便开始轮了起来。这大户人家的酒令都跟市井中的不一样,人家这接诗词的龙不靠背,而是要立时立刻自己作一首来。

    刚开始轮的那两个夫人作诗的时候,谢九九都没反应过来。

    还咧着嘴一边叫好一边琢磨这是哪个诗人的大作,怎么自己从来没听说过,难道京城的官家女眷就喜欢背偏门冷僻的诗词不成?

    之后反应过来这是人家现作的,谢九九顿时汗毛都竖起来了。

    行酒令就是个玩儿,只要在这个席面上谁都能轮到。哪怕是自己这个敬陪末座的举人娘子,酒令到了自己头上自己躲都没地儿躲。

    这个时候谢九九才真切感受到了自家丈夫以往为什么很少去同窗之间的诗会,这不会作诗就是不会,这可不像吃饱了吃不下的时候,勉强一下还能再吃。

    诗作不出来就是作不出来,逼死了自己也没用。尤其听着屋里越发热闹,令官点人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且还明显有往自己这边转的趋势,谢九九当即就决定起身尿遁。

    好歹自己也是解元娘子,今天要是当众丢人多少有些不合适。却不想人还没起身就被一只微凉的手给拉住,还顺势塞了一张小纸条过来。

    谢九九一看,竟是坐在自己身旁的小冯氏。她冲谢九九晃了晃系在腰间的小匣子,打开来一看里面装的竟是小小一支炭条和提前裁好的纸片。

    再打开纸片一看,果然是提前写好的诗。

    算不得出彩但足够谢九九把眼下的场面糊弄过去,没有所谓的艳惊四座也不曾当众丢人,酒令接过一次之后,谢九九便安全混过这一场酒席。

    第90章 第90章再等等看呗

    吃过饭,众人又起身往杨府的后花园去。杨府花园后头听说有个戏楼,戏楼朝西是戏台,即便是大冷的天也不耽误家里太太奶奶们看戏吃酒。

    戏台朝东是初代侯爷建这座府邸的时候开挖的人工湖,大小不过一亩左右,看水面结冰的情况应该也不大深,但光是能引来这般活水养着这么个湖,就可见杨府的底蕴有多深厚。

    湖中置有湖心亭和九曲桥,岸边栽种一

    整排的柳树,夏天要是沿着湖边散步,怕是还真分不清这到底是京城还是江南。

    谢九九跟着关令仪进了戏楼,找了个不起眼的地方坐下。阿满被杨氏身边的嬷嬷抱到她跟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鱼骨小说|完结小说阅读-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