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骨小说 > 古代言情 > 大明生活日常

50-6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大明生活日常》50-60(第10/14页)



    这人又说什么都不肯,连声说家中还有事,只在临走的时候殷切询问裴元之后是否会入府学读书,要是去的话到时候两人可结伴往府城去。

    等人走后谢九九还说,这人看着不好打交道没想到还挺热心。谁知裴元却轻轻嗤笑了一声,抬手在谢九九脑袋上揉了一把,一向精明能干的谢大娘子,这回怎么不聪明了。

    “他哪里是对我热心,他今天过来是来告诉我作保画押的生意这个县城是他包圆了,我的前程不在这里,他不想我跟他争。”

    “啊,真的假的,他真是这个意思?”

    谢九九当然会看眉眼高低,也听得懂别人的话中话,但或许是白秀才说得太隐晦,又可能是裴元这人心思弯弯绕的本领比自己更胜一筹。

    反正谢九九还以为白秀才早早过来,是为了跟裴元交好甚至是巴结。毕竟刚出炉的小三元和考了二十年还没考上举人的老秀才,两者之间谁更值钱,瞎子也能看明白。

    谁知人家的心思都放在银钱上,谢九九甚至有些佩服他,人家是来锦上添花,他的心思却已经放在明年县试,作为廪生的他会不会多一个竞争对手了。

    “白秀才一门心思扑在学问真是可惜了,要是他能一门心思来做买卖,说不得这县城里的豪富人家都得有他一份。”

    “就你促狭。这话可千万别让外面的人听见。”

    “知道知道,旁人要是知晓我说的这话,恐怕就更要问某个裴远舟裴郎君抱不平了。好好一个小三元,如何就被我这么个谢九九得了去!”

    考中小三元之后,裴元的出身就更加鲜少有人提及,反而有些人转过头来‘好意’劝说裴元,如今他既出身不是短处,自己又有了功名,又何必再与谢家做女婿。

    不如找个机会跟谢九九说一说,要么他们俩从谢家搬出来,入赘变娶妻,以后生的孩子跟裴元姓,这才是夫妻之间的正道。

    要是谢家和谢九九不愿意那就和离,反正以裴元现在的名声和地位不怕娶不到更好的妻子。

    好些人都听说了,说是县城的大老爷私底下跟人喝酒的时候,还感慨过裴元处处都好就是这婚事不美。要是他没成亲,他都恨不得把自家的女儿许配给他。

    话是醉话,但传出来就成了半真不假。黄海知道以后好几天在衙门里进进出出都黑着脸,大老爷是老爷,可再是老爷也没有这般抢别人家女婿的道理。

    这种话落在有心人耳朵里谁不当真?!娶县太爷家的小姐,多少人想都不敢想,要是裴元那小子真因为这个三心二意非要跟九九和离,谢家又能怎么办。

    不过好在不管外人怎么说,裴元都是谢九九的了。

    三月初大夫诊脉诊出喜脉,九月初一谢九九在家里生下一个六斤六两,大名裴元还在挑选死活选不出来,小名阿满,家里上下都唤做谢阿满的大胖丫头。

    第58章 第58章停一停

    都说科举难,落榜的童生艳羡考上的生员,人人心里都想着要是是自己考上的就好了,头戴银花拜谒学官,从此以后就能免徭役、见官不拜。

    这不仅仅是权力,还是读了这么多年书得到的回报和象征。即便还没有中举离当官也还早得很,可那也标志着他们跟衙门里的老爷本质上是一样的人了。

    真正考上了秀才的人,才能明白这才哪到哪儿?想跟老爷们当一样的人,还早着呢。

    生员按照院试成绩分为廪生、增生、附生。

    廪生必须入官学读书,或是府学或是县学,入学之后每年参加岁考,考过了继续保留廪生的待遇,连续三次缺考或是不合格,则会被革除廪生资格。

    廪生入官学读书有补贴,除了每月的廪米还有官学发的膏火银,补贴学生读书所需的灯油纸笔钱。增生能入官学但没有补贴,附生想入官学还要考试。

    这便是成为秀才公之后面对的最直接的区别,官学比大多数的私塾要好,官学里的教授为从九品,大多由举人或是贡生担任。县学里的教谕不算官,大多数时候都由贡生担任。

    贡生,听名字也大概能明白是什么意思。岁贡和选贡都是每年从府、州、县以不同的形式,或考试或选拔挑选优秀的生员成为贡生入国子监读书。

    这一部分学生大多数有真材实料,即便差点儿也差得有限。

    还有一部分被称为贡监,这一批人则是通过缴纳一定银钱进入国子监读书。这些人在国子监读书读到一定程度通过考试以后,再分配到县学和府学担任教谕。

    如此一来,贡生的水平就注定参差不齐,尤其是县学的教谕和训导,碰上有真学识的那是运道,碰上糊弄事的便是有苦没地儿说去。

    家里条件好出得起银子的秀才,大多数去不了府学也不会去县学。

    而是会找当地有名的书院读书,就好比青松书院,书院里的生员班分成了天地玄黄,听说今年还要再加一个黄三班。

    家里条件不好囊中羞涩的,要么去县学里先待着,等凑够了银子再去大书院求学,要么直接去小私塾里读书。

    那些学子们也有自己的说辞,读书靠自己苦读,书中自有黄金屋。只要能一心一致,花上十年二十年,就不信考不出个功名来。

    所以当裴元决定暂且不去府学,只入县学读书时,且不说外人就是谢九九都是不同意的。

    “那怎么行,我听云客来的几个老客人说过了,说咱们岳州府府学的教授是个有真本事的举人老爷。他不是学识不够考不上秀才,而是志不在此才没有继续往上考。”

    “章先生生平喜爱自由,听说章家是书香门第簪缨门第,他早年间考举人是为了家中爹娘,考上举人有了交代就不愿再违背本心。”

    章世铮,号铁书先生,为人豪放不羁,年轻的时候曾放言要做天下第一狂生,后走遍大江南北找人斗学论道。听说挨过别人的打,也跳起来打过别人。

    裴元听说过他很多故事,却不知道他为何在十年前停留在岳州这么个偏远府城里,给岳州的府学做了教谕,一做便是十年。

    十年间多少人来岳州请他做幕僚,青松书院也曾请他去书院当先生,都没人能请动他。这

    些年唯一一次出岳州,还是回老家奔丧。

    听说他在府学上课从来不留功课,也不问每日人到齐没到齐,这些事都是府学的训导们在管着。

    这人平日里好穿白衣道袍,一年四季手执折扇,眉目舒朗坐卧走动间步履生风,袍袖翻飞,很多人都说铁书先生有魏晋遗风,这话也不知道是夸还是讽。

    不过不管他为人狂不狂傲,学识渊博是毋庸置疑的。经史子集信手拈来,打心底里厌恶八股,写起来却又能比谁都鞭辟入里。

    府学里的学生没有没被他骂得狗血淋头过的,听说有些自命清高的学生实在受不了他尖酸刻薄的辱骂,甚至被气得哭着喊着活着没意思,不如死了的干净。

    但即便是这样,哭完了的学生转过天来把眼泪抹干净,还是要老老实实把重新写过的文章交上去。

    因为自从他来岳州做教授以后,岳州府府学每次乡试考取举人的人数就没下过十人。

    对于在府学教学的教授和训导,朝廷是有要求的。每次乡试府学考中举人的人数能达到九人便是最优,岳州府读书的风气只能算中等,这十年三次乡试都拿到了最优。

    这是知府在任的成绩,五年前前任知府就靠着府学格外亮眼的功绩,在六年一次的大计时入了吏部尚书的眼,第二年就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鱼骨小说|完结小说阅读-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